2015年6月19日,重庆第一家持牌消费金融公司——马上消费金融(以下简称“马上金融”)正式开业。
在消费金融行业方兴未艾之时,这家公司在2015年诞生初期便得到了100万用户的认可注册,对外放款1.73亿。当年,马上金融实现营收850万元。
彼时或许很多人未曾想到,以上数据5年后已经翻了上百倍、上千倍:截止6月,马上金融注册用户超过1亿,累计放款4000多亿。2019年,马上金融实现营收近90亿元。
此外, 马上金融自主研发了800余套涵盖消费金融全业务流程、全生命周期的核心技术系统,累计提交专利申请 220 余件·····。光阴滔滔,公司用五年1800多天完成的一份答卷,证明了技术驱动,助力普惠,领跑中国消费金融市场的可能。
把百般武艺练成不断成长的数据,越无所不能,背后付出的努力越无法计算。
撞势而生
当技术变革裹挟各种创新理念而来,整个金融产业在过去数年间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在消费金融的赛道上,中国已领先于世界水平,而聚成如此成就的背后,也少不了那些专注于此的创新创业平台。
马上金融便是其中一家。
初生之际,马上金融沉下心、俯下身,专注良好的用户体验,逐渐成为被信赖的金融服务商:上线一年,马上金融首个会计年度实现盈利,平台注册用户超过百万。
勤劳,合规,用户并非充分条件,还有很重要的一个捷径:技术创新。
马上金融是一家典型的金融科技公司,也是持牌消费金融公司中金融科技的先行者,在初生狂奔的日子里,平台经历了数据支撑业务、数据决策业务、数据驱动业务的数字化迭代。尤其在2017年,创业马拉松进入关键节点的第二年,马上金融的自主研发技术开始不间断出现在市场:智能贷后管理系统上线、智能客服系统上线;活体人脸识别技术OCR系统上线;智能联络中心系统一年内纷纷上线·······
顺着时代所赋予的大势,可获乘风破浪之力量。在当时各大竞争伙伴科技能力还十分有限的时候,马上金融坚持技术自主研发,在业内显得更加珍贵。
能跑多远就跑多远,一路坚持,到2020年,马上金融已经自主研发了包括智能语音质检系统、ACMP贷后管理系统、人脸识别Face X 2.0等在内的800余套涵盖消费金融全业务流程、全生命周期的核心技术系统,建立马上金融数据中台,累计提交专利申请 220 余件。
从底层架构建设到中台打造,从监管系统对接到信息披露透明化,从数据搜集分析到用户安全感体验等各个环节,细数马上金融对科技的深耕不难发现,真正的科技创新,不是鼓吹商业模式,不是只求红极一时,而是日积月累的为用户持续提供优质服务。
撞势而生,从“0”到“1”,再从“1”到亿,乘风破浪的5年,马上金融拿出了一份令自己满意的答卷:通过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实现累计注册用户超过1亿,累计放款金额达4000多亿,实现营收近90亿元,总资产548.15亿,缴纳税务25.03亿元。
拓宽护城河
纵观历史发展进程,创业者们往往需要先设立一个以“利民”为导向的宏伟的远景,借此燃烧起强大的创新精神和想象力,再由后继的开发者把这些高新成果转化为产品,应用到老百姓的生活当中,得到越来越多用户的认可。
然而,在强监管、去杠杆的市场环境下,消费金融公司已经从跑马圈地到规模与质量并重的时代,迎来了新的竞争格局。5年走下来,不忘初心,马上金融也摒弃了创业大佬“打鸡血”和“灌鸡汤”的做法,呈现了内外双循环的良性运作过程。内循环是核心,实现自我的连接,外循环是呈现,包括与一切社会环境的连接。
据了解,截至2019年,马上金融已累计接通消费场景200+,与100万家商户建立合作。通过技术赋能,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马上金融将商品分期产品嵌入中国电信翼支付、OPPO、VIVO、唯品会、爱奇艺等多个消费场景,信用借款产品“安逸花”和腾讯、支付宝服务号、今日头条、网易、滴滴等200多个平台合作,一方面依托零售渠道,提供强有力的体验服务;另一方面,携手流量巨头,包括社交软件、电商平台、生活实用工具等渠道降低金融服务的可获得性,为普罗大众带来了更加多样、方便的消费方式。
诚然,在国家战略推动下,消费金融已渗透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各个场景和环节,如果说,过去对于消费金融公司而言,技术是其与友商竞争的壁垒,那么现在,技术+场景才是最重要的推手,才能不断拓宽一家消费金融企业的护城河,拓展用户美好生活的外延。
除了深耕场景,马上金融还运用人脸识别、OCR识别、唇语识别、声纹识别、活体检测等核心技术,搭建了从获客、到风险、到客户等服务全领域、全渠道的风控体系,构建上百个风险模型,对客户的信用风险和欺诈风险进行精确评估,千人千面差异化定价,防范信用和欺诈风险。马上金融追求的是,通过“AI+场景+交易+信用”的深度融合,打造包括资金供给、数据支持、征信、场景及获客渠道、商户管理等在内的生态布局。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疫情期间,马上金融依靠强大的技术实力,启动了云办公,48小时内完成远程搭建,通过云呼叫中心等系统,基于AI能力和“深度学习”,以“人+云+机器人”模式,保证疫情期间金融服务不打烊,各项业务能正常有序开展的同时,主动制定并执行疫情客户关怀方案,为还款困难用户提供延期还款等有温度的贴心服务。
在风控、技术实力和优质资产的推动下,疫情期间,马上金融发行了2020年第一期ABS,优先A级票面利率仅3.5%,再创新低。
可以说,企业第五个年头,马上金融站在了很好的连接点:连接合规、普惠、科技、开放,将内功外延,策马扬鞭,释放巨大的社会能量。在此过程中,通过差异化竞争,深耕用户场景和提高风控技术能力等打造核心竞争力,拓宽已经十分坚实的护城河。
构建生态圈
对马上金融来说,在这条充满众多不确定因素的创业路上坚持走下去,满怀热情的同时更多了些对未来的冷静与思考:
从“初生牛犊”到拥有行业领先的自主研发能力,完善的风控体系,以及优质的资产实力,在剧烈的成长中,马上金融经历了艰难的时光,也获得了重庆百货、重庆银行物美集团、阳光保险等资本的青睐,当前注册资本金已增至40亿元。
但是,如果不想被市场淘汰,就要果断走出舒适圈,对马上金融来说,这是他们走过的第五个夏天。马上金融要做的,不止消费金融,而是在五年技术和服务的积累中,与拥有其他优质金融机构合作,优势互补,向市场共同推出消费金融全生命周期的金融科技解决方案,共同缔造消费金融生态圈。
当然,这些关于聚焦开放、构建消费金融生态圈的愿景一直在不断落地实现。比如,光大信托在面向客户销售产品的双录环节,采用马上金融自主研发的“得助•AI智慧双录”系统提供技术服务支撑。
整体来看,马上金融已在金融科技与零售科技两大领域重点布局,通过在智能客服、人脸识别、活体识别、金融云平台等一系列科技能力的对外输出,实现了为信托、保险、酒店、物流等不同行业提供包括IT、营销获客、风控、客服等多个领域的赋能。
五岁生日到来之前,马上金融的创始人兼CEO赵国庆还被聘为重庆百货总经理。依托于“马上生态伙伴圈”,马上金融将继续立足开放平台战略,继续发挥科技自主研发、多元融资、智能风控、自主获客、智能客服、贷后管理、合规发展等优势,以系统化、标准化的能力,为合作伙伴赋能,推动各行业数字化、智能化、标准化的运营管理模式转型升级。
无论彼时的起点在哪里,能够迈出第一个“5年”就已经具备了成为一家百年企业的必要条件之一。热潮中,冷静与思考并行;成长中,信心与执着并存。于马上金融而言,一切过往,皆为序章,5年是升华,更是充满无限可能的新开始。
直挂云帆,乘风破浪,马上金融,未来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