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消费场景都是消费金融赖以生存的土壤。2013年的《消费金融公司试点管理办法》明确提出消费金融公司应提供以消费为目的的个人贷款,随着2017年央行和银监会联合发文暂停发放无特定场景依托、无指定用途的网络小额贷款,场景更是成为各家消费金融机构的必争之地。
快速适配 万物适配
如何将金融与场景更好的融合?马上金融创始人兼CEO赵国庆认为,科技能力是关键。以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为代表的数字化技术为助推器,马上金融构建了具有与多元场景快速适配能力的数字化场景金融开放生态,为所有合作场景下的用户,都能提供全生命周期的价值管理,通过科技力量改变传统运营模式和效率,提升用户体验。
日益多元的场景类别和高速迭代的场景生态成为新时代消费环境的显著特征。以马上金融为例,当前深度合作的场景就有180多个,每一类场景下,用户的消费习惯、支付习惯、消费观念以及上下游产业链、外部大环境都在高速变化,因此每一个合作平台都有不同的管理要求和数据的交互。这就要求消费金融服务系统能够及时、高效的与多样化的场景以及各个场景中快速变化的用户需求进行精准适配。
马上金融之所以能够在场景中形成产品、服务、IT、风控等一系列科技能力的快速创新迭代和适配能力,得益于底层科技架构具有高度的弹性与开放性,即能够按需而变。
相对应每一个场景,马上金融都能够提供差异化策略以及集约化风控流程。通过线上线下结合,马上金融打造了全方位、全场景、全人群的精准差异化风险定价能力,其IT系统年升级数万次,平均月升级数千次。
这种能力的背后是马上金融强大的技术自主研发能力。当前马上金融已自主研发了700余套涵盖消费金融全业务流程、全生命周期的核心技术系统,形成7×24小时全智能化的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消费信贷服务。
利用深度学习,马上金融打造了数据驱动的智能化风控决策,在反欺诈线上身份核验中,应用自主研发的人脸识别、唇语识别、OCR识别等AI技术,形成快速适配的高效风控能力。
通过自主研发语音识别、声纹识别技术,打造智能化的客服与贷后管理全流程,能够在不同场景下实现快速服务效率和最佳用户体验。此外,数据驱动也是马上金融的优势之一,马上金融自身的数据与场景能够形成业务闭环,因此让技术可以快速进行迭代适配。
模式创新 场景创新
消费金融只有深入真正优质、契合的场景,将金融服务与科技嵌入到消费链条中,才能真正实现对消费的积极作用。近年来,马上金融深耕旅游、零售、3C、电商、出行等线上线下各类优质场景。合作平台有线上奢侈品电商平台寺库,爱奇艺商城;旅游产品购买平台驴妈妈;服务于飞机票、火车票以及相关增值服务等出行消费场景的去哪儿网等;与重百新世纪的合作,则是马上探索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新零售信贷模式的典型代表。
与真实消费场景紧密结合保障了马上金融资产的优质性。近日马上金融首期ABS产品即将发行,发行规模超过20亿元,底层资产全部为有明确场景和用途的个人消费贷款。在双评级的压力测试过程中,产品底层资产表现十分优异,优先A档已可通过中债资信和新世纪评级两家机构的AAA测试,优先B档能够通过中债资信和新世纪评级AA+和AAA的测试。在产品路演推介阶段,已有多家银行、券商资管、保险机构、信托公司等表明投资意向认购,市场反响超出预期。
此外,随着科技变革下各种新型商品种类的出现,马上金融也在不断挖掘探索新型消费场景。近日,马上金融与一家生产物联网净水器的科技企业达成合作,探索5G物联网场景下的创新合作模式。
近年来,物联网和5G正在催生新的消费热点,据预测,到2020年物联网将连接全球超过300亿件物品,全球市值将达到约7.1万亿美元;到2035年,5G将有潜力在全球广泛行业中创造出12.3万亿美元的销售活动。这一新型消费场景不仅具有广阔市场潜力,还具有优质的客群与资产,与消费金融模式高度契合。
另外,在与场景的合作模式上,马上金融也在不断探索创新。赵国庆介绍,马上金融有两大业务模式:“AI+场景+交易+信用“模式和”自营+开放平台+金融云”模式。前者是将基于自主研发技术的AI硬件系统深入结合于场景中,不同于以往金融机构只为场景方提供资金和风控的传统模式,马上金融还可提供特定消费场景相关的各种技术解决方案。
比如,马上金融为多家零售商提供刷脸支付系统,既可以解决零售商的痛点,给零售商成本、效率、用户体验提供增值服务,同时也可以变成马上金融的获客手段。赵国庆称,目前马上金融已经为零售、酒店等场景提供刷脸支付、刷脸入住系统等,下一步会继续开拓新场景,比如停车场、景区等。当然,消费金融公司必须具备足够强大的技术实力,具有自主产权的技术,才能具备这种模式能力。
而在“自营+开放平台+金融云“模式中,是在场景生态的基础上,做资产、资金的开放平台,成为能同时对接整合各资产端和资金端的连接器,使资产端与资金端能够高效、灵活、准确匹配,最终形成资产、资金端的闭环业务链。
随着开放平台战略的不断推进,马上金融正在以金融科技的力量,实现万物适配和全能力开放,为数字化的场景金融全面赋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