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8日,以“打造新生态、合作赢未来”为主题,马上消费承办的重庆首届数字产业领域千人大会“2024
数字产业生态伙伴大会”开幕。会上,马上消费重磅推出全面迭代升级的天镜大模型 2.0 版本,展示了其在金融大模型技术领域的前沿成果与创新实践。大会期间,《中国银行保险报》记者采访马上消费常务副总经理蒋宁等嘉宾,探讨金融大模型的在行业的应用成果及发展趋势。
金融科技更需富有温度
作为数字时代的超级员工,大模型的卓越能力必将成为助力企业智能技术变革的核心力量。据马上消费常务副总经理蒋宁介绍,相较于1.0版本,天镜大模型2.0版本在多个方面实现了突破。首先,2.0版本从单场景创新演进为金融全价值链大模型的创新。其次,在金融大模型的合规安全领域,公司牵头制定IEEE全球大模型标准,整合数据安全、算法安全等,形成行业标准。同时,2.0版本在通用人工智能领域,尤其是对话领域,实现了逻辑和记忆分离的训练方法,提升了模型的泛化能力。此外,2.0版本通过兴趣模型提升了个性化体验,并在反欺诈能力上进行了有效探索。在打击金融黑灰产方面,该模型通过声纹识别技术和多模态模型提高识别准确度。
蒋宁指出,金融大模型“天镜”2.0 在实现了技术突破的同时,也在探索如何让人工智能更有温度,更贴近人心。“马上消费的目标是让数字化服务不仅高效、安全,而且能够感知和回应人类的情感,这是我们迈向更智能、更人性化的数字金融时代的关键一步。”蒋宁说道。
为进一步做好养老金融服务,马上消费积极强化AI赋能智慧养老水平,在养老机器人上做出较大投入。“老年人有大量的情感和健康需求,我们觉得机器人是一个非常好的实体,可以满足老年人在社交、康养方面的需求,提升老年人的养老质量。”马上消费人工智能研究院副院长邓伟洪说道。
据邓伟洪介绍,养老机器人有很多应用场景。比如,创建数字人的情感陪伴、搭建养老知识问答库、开发锻炼老年人认知能力的小游戏、打造用药提醒、监护老年人有无摔倒情况等功能。邓伟洪表示,未来马上消费会加大投入,研发包括机械狗和人形机器人等基于多模态大模型的机器人,实现在养老院和家庭中自由移动,为老年人提供实实在在的养老服务。
探索打造多智能体系统
马上消费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陆全强调,金融领域对准确性和数字性要求极高,这对大模型是一个挑战。因此,金融大模型在实际应用中需要从单体大模型转变为多智能体系统,以适应不同层面的需求。他认为,大模型需要在参数上专精,而其他功能则需要剥离出来。马上消费敢于在营销场景使用大模型,因为其准确性已经很高。与此同时,在客服场景也正尝试应用大模型处理业务。
蒋宁表示,金融机构所使用的系统里会存在多个大小模型,并且这些模型之间需要互相协作来完成一连串的复杂任务,这就是智能体的概念。通过智能体的应用,金融机构可以更加高效地处理各种业务场景和问题。同时,智能体还具备了一定的泛化能力,可以在不同金融机构之间进行移植和应用,而这样的应用将进一步提升金融机构的效率和竞争力。
对于大模型在金融领域的商业化趋势和盈利拐点,蒋宁表示这需要一个很长的周期。他指出,目前大模型的发展还处于探索阶段,缺乏客观的评价标准。同时,每家公司都在发布自己的大模型,但并不知道每一个大模型的知识是如何存储和更新的,这导致企业需要付出高昂的成本来选择和验证大模型。不过,他也表示,随着大模型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标准的逐步建立,一定会有一个或几个模型成为大家公认的能力比较强的模型。这些模型将在市场化的力量下成为“标准款”,并伴随着成本的降低而得到更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展望未来大模型在金融领域的应用形态,陆全表示,基座大模型正在构建新一代的AI基础设施,而垂直应用需要平台来支撑。以马上消费的天镜大模型为例,该模型已经在销售上带来了盈利,并且已经有一些大的金融机构正在使用其部分模块,这证明了在基础设施上打造垂直应用的可行性。同时,陆全也指出,不同企业在大模型上的选择和发展方向可能有所不同,但都需要在基础设施上不断探索和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