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假期,年轻人最喜欢哪个“省”?有个流行的谐音梗——“精致省”。
在今年全国商家联合支付宝举办的“春季消费节”中,共有近1亿张打车券和6.5亿张优惠券被领取,其中,沐浴洗护、化妆品、本地美食是最受欢迎的优惠品类,“先领券再买单”成为年轻人理性消费的新趋势。《金融时报》记者注意到,从商家到金融机构,发放各类优惠券是促消费的举措之一。
囤个券再消费
在直播上看到美食打折,优惠券先囤起来;儿童乐园有优惠票了,先抢个券;旅行时间不确定,先买张不限时的酒店券……这或许已成为一些人的消费习惯。
“我跟朋友聚会或者请客吃饭之前,都会看看平台上有没有团购。平时在一些直播平台上也会抢一些优惠券,快餐、咖啡、娱乐等,我觉得特值,用不用先囤着,不用也能退。”北京市民小于给记者翻看他手机中的团购券。
《金融时报》记者发现,越来越多的商家采用限时抢购、低价促销等方式推出团购券。这种“有券先囤着,不用随时退”的预支消费正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青睐。据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的一项调查显示,86.5%的受访青年明确表示:“该花花该省省”的消费理念能增强自己对生活的掌控感,“精打细算”正成为年轻人消费的新特点。
再从乐信旗下分期乐商城的数据来看,“五一”期间,手机、3C家电品类持续增长,相比去年同期增幅近30%。随着国潮兴起,国产品牌整体增速远超国外品牌。乐信副总裁阎姝认为,从节日数据看,年轻用户正在成为拉动消费的重要力量,假期效应叠加家电换新政策鼓励,再加上平台上的“大促专享券”“满额减券”等优惠,越来越多“90后”“95后”等选择这些更丰富、实惠的消费服务。
消费金融也发券
除了商家发券促销,为消费者提供金融服务的消费金融公司也开展发放免息券之类的优惠活动。
中原消费金融推出“五一5折天”活动,用户在其官方APP内完成相应假日“任务”,则可获得最高五折免息券、实物奖励、现金等。建信消费金融在其官方渠道推出“五一出游季,福贷献好礼”主题活动,包含利率折扣券、免息券等多种福利好礼。海尔消费金融在其官方APP推出“助力五一出行”活动,受邀用户可赢取最高10000元现金红包或借款免息券;借款成功的用户还可额外获得1次抽盲盒机会,奖品权益为现金或免息券、减免券、固定金额还款券等。
“我们希望通过多重福利活动持续让利客户,释放消费潜力,推动居民消费升级。这一系列活动不仅有效促进了公司自身业务升温,更进一步激发了消费潜力,对促进内循环、稳定经济增长具有积极意义。”中原消费金融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5月5日,活动累计吸引6600余名用户参加,抽奖6700余次;五折、八折等各类型免息券、优惠券共计发放4000余张,为客户减免超百万元息费。
消费服务不打烊
“五一”假期,各类线上、线下场景消费动能持续释放,商家、金融机构纷纷行动,为假日经济助力。
在消费金融从业者看来,假日消费火热的背后,折射出我国消费市场的活力与潜力。“假日”成为充分释放消费潜力的窗口期,金融机构通过优质的金融供给,满足消费者多样化、个性化的金融需求是激发更多消费活力的重要途径。
《金融时报》记者了解到,中原消费金融、兴业消费金融、马上消费金融等消费金融公司通过科技赋能提供更多便捷服务,实现假日服务不打烊。比如,马上消费金融假期累计提供消保服务90.61万次,其中智能客服服务量达81万次,占比约89.39%。在5月1日至5月5日活动期间,该公司累计服务用户33.82万人,发放消费信贷额度44.62亿元。
还有一些平台为消费的“精致省”提供更多可用的工具。数据显示,“五一”假期前一个月,为旅行新建的多人“小荷包”同比增长500%。据介绍,这是在支付宝里的一个小应用,通过“共用小金库”透明分摊旅行开销,当前,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结伴出游、分摊开销,“小荷包”成了分摊消费的一个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