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在网络、短视频平台刷到过这样的广告:“逾期法律咨询”“帮你快速上岸”“专业征信修复”……这些话术在算法推送机制下,被精准推荐给部分征信出现不良记录的用户。待有人“咬钩”,背后的非法中介便打着上述旗号,帮助用户开展所谓的维权。
然而,这些“洗白妙招”的背后,实为一条非法代理维权的黑色产业链,不仅不能帮助用户修复征信,优化还款计划,还可能面临被欺诈的风险。随着政法机关加大对金融黑产的惩处力度,此类黑产也无处遁形。
近期,马上消费金融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马上消费”)协助福建警方侦破的一起非法“代理维权”案件正式宣判。案件所涉5名被告人因构成伪造国家机关公文、证件、印章罪,分别被判处有期徒刑六个月至一年,缓刑一年至一年十个月,追缴违法所得并处罚金二千元至四万元不等。
2021年马上消费接到客户陈某某的电话投诉,称其名下借款是朋友冒用自己身份所借,她本人不清楚且已经报警。同时,她还提供了警方的立案通知书及结案证明,要求马上消费据此删除其征信上的逾期记录。
接到投诉后,马上消费经过专业评估、多番查证,确认这份材料系伪造,便主动对接当地派出所、刑警队、分局法制等部门,积极配合警方开展侦查工作,充分利用自身的技术优势,提供有价值的案情线索,锁定了提供材料的非法“代理维权”中介公司,助力案件顺利推进。
数月的缜密侦查中,警方细致研判、持续追踪,摸清了嫌疑人的作案特点。2022年2月14日,警方对该犯罪团伙开展收网打击,先后对包括此机构法定代表人在内的5名犯罪嫌疑人采取刑事强制措施。紧接着,在由马上消费牵头成立的打击金融领域黑产联盟(AIF联盟)积极配合下,警方沿着此案中掌握的新线索扩线侦查、抽丝剥茧,一举打掉另一个非法开展个人征信修复的机构,其法定代表人杨某某被依法判处有期徒刑一年二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二万元。
直到犯罪分子被绳之以法,客户陈某某才意识到,自己盲目听信短视频平台上“黑中介”的虚假宣传,冒了很大的法律风险和财产损失风险。
近年来,一些不法分子以“代理维权”之名,通过各种手段骗取消费者的信任,再试图通过伪造国家机关公文、印章和证件,辅以恶意投诉等方式意图删除不良征信记录,并从中牟取暴利。这已成为金融黑产中一种普遍的作案手段。这些行为不仅给消费者带来被欺诈的风险,也严重挤占了本该用于正常维权的各类渠道,更严重扰乱了正常的金融市场秩序,冲击着社会信用体系。
作为持牌消费金融机构,马上消费一直保持对非法“代理维权”行为常态化打击的态度,践行维护金融安全稳定环境的责任。案件的侦破,也为进一步深化警企联动、提升打击效能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范式,极富借鉴意义。截至目前,马上消费已推动及协助公安机关就200余起非法“代理维权”案件进行刑事立案、就90余人采取刑事强制措施,对不法行为形成有力的震慑和打击。
今年8月2日,由西南政法大学指导、马上消费牵头研发的金融黑产打击系统平台开始试运行。该平台运用多方隐私计算技术,建立多方黑产线索碰撞机制,深化信息共享和协同作战水平,为识别和打击金融黑产贡献新的科技力量。
马上消费表示,未来将继续发挥自身的科技和资源优势,坚决打击非法“代理维权”行为,为金融服务再加一把安全锁,切实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同时,马上消费也在此提示广大消费者提高风险意识,树立正确的金融消费观念。行业中根本没有“征信修复”的说法,对征信有异议时要及时通过官方客服等正规渠道反馈诉求,切勿轻信各类“改征信记录”等非法广告,谨防上当受骗甚至被卷入违法案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