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银行业协会调解中心根据近期消费投诉、咨询热点情况,向广大金融消费者做出以下提示:
一、自我保护,识别提前还款“转贷”风险
近期,部分不法中介向消费者宣传可通过办理银行经营贷、消费贷等用于提前结清住房贷款,从中谋取高额中介费用。在此提醒广大消费者,警惕非法中介、不法行为侵害权益,有效识别违规转贷背后隐藏的风险:一是违法违约风险。如通过伪造经营贷、消费贷资料骗取银行贷款,或未按合同约定使用贷款资金,将面临被银行要求提前还贷,个人征信受影响等风险,甚至可能会被追究相关法律责任。二是资金链断裂风险。经营贷的期限较短,本金大多需一次性偿还,支用到期需重新审核,续贷能否通过并不确定。如借款人资金来源不稳定,贷款到期后不能及时偿还本金,可能产生资金链断裂风险。三是财务风险。不法中介为牟取非法利益,往往怂恿消费者使用中介的过桥资金偿还剩余房贷,从中收取垫资过桥利息、服务费、手续费等各种名目的高额费用,消费者“转贷”后的综合资金成本可能高于房贷正常息费水平。即使最终申请经营贷失败,消费者仍将被中介要求承担上述各项高额费用,同时还将承担高息过桥资金的还款压力。对单纯为降低贷款利率,将长期按揭贷款置换为短期贷款的,要综合考虑中长期利率变化,核算比较综合成本。四是个人信息泄露风险。部分不法中介获取客户身份信息、账户信息、家庭成员信息、财产信息等相关重要信息后,为谋取非法利益,可能会泄露、出售相关信息,侵害消费者信息安全权。综上所述,消费者如确有提前还款需求,应通过正规渠道前往正规机构办理,遵守合同条款约定,坚守合法合规底线,切勿盲目跟风、陷入骗局。
二、理性消费,及时还款守信
消费者应坚持量入为出的科学消费观念,根据自身收入水平和消费能力,做好收支筹划。从正规机构、正规渠道办理贷款业务,要注意看清贷款条件、综合息费成本、还款要求等重要信息。合理合规使用信用卡、小额贷款等消费信贷服务,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不把消费信贷用于非消费领域。珍惜个人征信,牢记还款日期,按时足额还款。
三、依法合规用卡,增强法律意识
面对电信网络诈骗、跨境赌博等违法犯罪活动多发形势,消费者要保护好个人信息,依法合规使用银行卡,维护自身财产安全。银行卡账户只限持卡人本人使用,消费者不出借、出租、出售银行卡账户,避免因贪图不当利益而遭受欺诈损失,并承担法律责任。
四、理性投资,谨慎购买理财
消费者在购买理财产品时要量力而行,应根据自身的经济情况、风险承受能力和实际需求,从正规机构、规范渠道谨慎选择购买。消费者在进行个人理财风险评估时,应根据自身风险偏好及实际情况,由本人如实回答问卷问题。在购买理财产品时,消费者应在客户经理的指导下,认真阅读理财产品说明书及合同条款,充分了解该产品的资金投向、产品风险、流动性及相关费用等信息及各方的权利义务。在签署相关协议材料时,务必做到本人确认,谨慎对待签字、授权等重要环节,确保自己了解所签署或授权的协议内容。
在遇到金融消费纠纷时,消费者应及时向相应金融机构反映,或通过拨打12378银行保险消费者投诉维权热线,以及重庆银行业消费者投诉纠纷调解中心63661919等合法途径依法维护自身正当权益。
(来源:重庆市银行业协会)